Search


從傳產電視到新媒電視的節目轉型(3):在數位電視時代,傳產電視還是會存活的。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從傳產電視到新媒電視的節目轉型(3):在數位電視時代,傳產電視還是會存活的。

不要失望。

鎖住觀眾,是必須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。缺一也無法獨立存活。

以台灣目前的網路新媒發展階段來看,短中期來看,傳產電視還是有存在的空間。

傳產電視屬於「線下傳播」,也就是屬於觀眾「實體生活」的一部份。它很重要。因為傳產電視是「大量散發」型,很像被捕漁業裡的「流刺網」,可以一網打盡。這種大眾規模,是網路盛行的分眾行銷做不到的。

但「一網打盡」的溝通模式是一對多,所以受眾「無感比例」會比分眾行銷更高。無感的關係不會帶來「黏著度」,所以做節目也需要細緻的維持與觀眾維持關係。

所以,線上線下,兩者缺一不可。

一檔節目在傳產電視播出時,也必須在線上有相應曝光計畫,讓觀眾在需要時直接找上你(縮短造訪流程)。你的KPI,除了針對傳產電視的時段收視率之外,還必須選擇適當的測量數值:留客時間 retention time,完成率 completion rate和跳出率 bounce rate。

至於電視節目線上播出的「即時流量」,由於每個人(觀眾)的行為時間各有不同,所以網路使用者並不具備「定時鎖定」特色。網路內容作為觀眾日常生活所產生的「時間碎片」的塞劑,因此,一般指的網站流量,只能作為普通參考值,並不能當作主要KPI。

也就是說:傳產電視數據,驗證的是人類在舊行為模式下,形成的傳播廣度。而新媒數據,驗證的是人類行為在新行為模式下,真正受影響的成果。這是兩套不同意義的數據。

以台灣目前的網路發展狀況來說,兩組一起看是比較準確的。只是大家會因此而很累。

當你引導觀眾從線下(傳產電視)進入線上(節目專頁或是粉絲頁),組成社群(粉絲),最終再把線上社群與線下活動兩者串合,形成完美的TA(人),內容(貨),方式與渠道(場)格局。當你成功地串起「人貨場」之後,你可以做(匹配)的事情就很多了:例如產品導購,又或者是作為平台功能,向這特定社群放送,協助行銷。

但是一檔節目,不就是這樣播出嗎?要如何同時兼顧「線上」與「線下」呢?可以的。

我們下一期一起來拆解新媒時代的節目結構吧。
#電視 #數位內容 #影音 #收視率 #流量 #KPI #TA #生態系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常常以為我會在電視圈幹一輩子。結果並沒有。 但我真是他媽的愛死了電視圈。這是我一輩子幹過最開心最爽的工作。但最後我還是離開了。 因為最愛不會陪你最久,所以轉行心得很多。包括職場,包括辦公室政治,數位媒體,數位內容,電商,一切有關數位世代的事物我都喜愛。 當然如果有人想要分享八卦的話我也很愛的。 【轉載文章請洽傅瑞德】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hefredjame 或 [email protected]
轉過行的電視圈人。數位策展人。專長領域 Mobile Video。 MA Documentary, Brunel Univ.,UK. Social Media Marketing,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專業文憑。 【轉載文章請洽傅瑞德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